語言通世界,中文連四海。日前,第二十四屆“漢語橋”世界大學生中文比賽全球總決賽在福建平潭落下帷幕,德國選手柯夏安摘得全球總冠軍的桂冠。
來自134個國家和地區的155名參賽選手及131名觀摩選手,齊聚這場一年一度的全球中文“奧林匹克”盛事。登上舞臺秀出中文風采,深入中華增添文化理解。20天的賽事歷程兼是一場深度文化體驗之旅,在中外之間架起了一座語言互通、理解互信、文明互鑒之橋。
趣味新賽制 花樣秀中文
本屆全球決賽在北京、福建兩地舉行。歷經“過橋積分賽”、晉級賽與半決賽等多輪激烈角逐,來自泰國的謝丹鳳、埃及的奧拉、德國的柯夏安、美國的畢雪莉和澳大利亞的愛娃脫穎而出,成為五大洲冠軍,站上全球總決賽舞臺。
總決賽設置5輪賽制,創新引入辯論、脫口秀等形式,全面考核選手的語言運用、思辨能力與藝術創造力,互動性強,看點十足。
第一輪“融創未來 美美與共”為必答題,以5段融合人文藝術與智能科技的跨界表演秀為題面:太極拳世界冠軍與第二十屆“漢語橋”世界大學生中文比賽非洲冠軍、來自喀麥隆的后羿同臺表演《太極勁》,融合了太極和說唱韻律;國家菌草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首席科學家、“菌草之父”林占熺攜他的留學生講述“幸福草”種滿全球的故事;第十九屆“漢語橋”世界大學生中文比賽優秀網絡人氣獎獲得者——來自俄羅斯的梅麗莎,將京劇《穆桂英掛帥》與歌曲《茉莉花》進行拼接,由機械臂為其舞動旌旗,讓傳統與現代交織融合;30強選手中的楊思敏、李羽莎、瑪麗身著福建“三大漁女”服飾演繹音樂劇,詮釋海上絲路文明;5名洲冠軍用視頻的形式,分享她們深度體驗福州各地文化的精彩旅程……選手需在以上場景中進行答題,完成古詩理解、語義辨析、俗語使用、漢字書寫等題目。
第二輪“妙語連珠 笑宴八方”中,選手圍繞熱點議題講120秒脫口秀。評委根據語言、內容和感染力打分,泰國選手謝丹鳳的表演引發全場共鳴。
第三輪“跟著詩詞游中國”,由第二十二屆“漢語橋”世界大學生中文比賽優秀網絡人氣獎選手、來自美國的貝庭笙擔任詩詞串講人,引領5位選手融合古詩詞表演個人才藝,從不同視角表現詩畫意境之美。評委從藝術表現和技術技巧角度打分。
第四輪“新秀爭鳴 字字珠璣”為辯論題,辯題是“當代文明發展的首要任務是堅守文明獨特性還是追求文明交融性?”德國選手柯夏安憑借清晰邏輯展現思辨力。
經過4輪角逐,柯夏安與美國選手畢雪莉晉級第五輪“巔峰對決”。20道快答題比拼之后,柯夏安最終勝出,奪得本屆賽事總冠軍。
賽制與時俱進,多元文化交融,科技傳統交織。這場以中文為橋、跨越國界的大賽,不僅展現了國際中文教育的豐碩成果,更承載著世界青年對中華文化的熱愛和探索。未來,這座橋必將越來越寬廣,迎向一個更加開放、包容、友好、共贏的未來。
國際范 中國風 八閩韻
秉承“天下一家”主題,第二十四屆“漢語橋”錨定國際視野與全球教育交流格局,以“閱見福建 閱見中國 閱見未來”為主線,帶領來自五湖四海的155名選手深入北京、武夷山、泉州、晉江、南安、福州、平潭等地。為期20天的沉浸式體驗與文化交流互動活動,使其在對話中感知中文之美,在行走中感受博大雋永的中華文化。
——這場活動,以開放姿態擁抱世界,彰顯國際范兒。
撫摸著故宮的漢白玉石柱,美國選手陸希雅感嘆,難以想象600多年前它是如何建成的,“作為一名建筑設計專業學生,我一直對東方的建筑美學很感興趣。尤其是這種對稱的美,能夠讓我看到人類對平衡還有和諧的天然追求”;站在“鳥巢”“水立方”前,其磅礴氣勢和精巧設計令英國選手陸明帥深感嘆服;與奧運冠軍李發彬對話,激發起美國選手畢雪莉對“奧運精神”的共鳴;走進2025世界機器人大會,選手們共同感受這場全球科技盛宴,來自烏干達的摩西以詩意的語言總結道:“我們,用中文與世界溝通;機器人,用技術與世界溝通……”
在北京的4天行程里,選手們閱見文明古都的千年文脈,更體悟到博大精深的中華文明、開放包容的胸懷姿態和蓬勃發展的時代力量。
——這場活動,活化非遺,賡續文脈,展現中國風。
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在南平和泉州,選手們閱見福建錦繡、中國氣度,深度挖掘中華傳統文化的獨特魅力。
在南平市五夫鎮,選手們的訝異始于見到的第一粒蓮子,五夫鎮鎮長葉維沁化身這趟行程的特別“導游”,為選手們講述萬畝荷塘中的鄉村全面振興夢;在武夷山,選手們采青、制茶,感受中國茶文化的博大精深;在袁隆平雜交水稻專家工作站,選手們近距離領略“超級稻”拔節生長的力量,馬達加斯加選手李羽莎還分享了袁隆平團隊與馬達加斯加人民跨洲越洋的情誼。
在泉州這座擁有7項世界級非遺、36項國家級非遺的城市,選手們問道少林,學習馬步、出拳,不僅領悟到“貴和尚中”的中華武術精神,更感受到“學習中文也像練功,需要日積月累”;在梧林“非遺奇妙夜”,簪花圍、南音、木偶戲、高甲戲等非遺技藝,讓選手們在體驗中共織文化紐帶。
——這場活動,在山與海的交響中,遇見“八閩韻”。
“太科幻了!”令選手們發出如此驚嘆的,是泉州九牧的“黑燈工廠”。在這里,選手們屏息凝神,感受全自動化帶來的極致效率、中國在智能制造領域的創新突破與產業升級實踐,而這,正是對福建“愛拼敢贏、敢為人先”精神的生動詮釋。
走進福州,選手們在三坊七巷歷史文化街區探尋嚴復、林則徐、冰心等先賢足跡;在水榭戲臺觀看擁有400多年歷史的非遺閩劇表演;走進福州大學國家大學科技園,與中國青年學子面對面,來一場科技與語言、文化與智慧的“雙向奔赴”。
山一程,水一程,本屆“漢語橋”通過沉浸式文化體驗活動,將語言教育轉化為一場深度文化研學。各國青年們行走中國的每一程,都將轉化為對中文更深入的理解,和對中華文明更立體的認識。
結跨國友誼 筑天下一家
“漢語橋”不僅是展示中文水平的舞臺,更是促進各國青年彼此交流、結交友誼的盛會。
來自阿根廷的陸夏諾,是嗶哩嗶哩、小紅書等中國社交平臺上的“小網紅”,經常以外國人視角分享中文學習心得,或用脫口秀形式分享趣事。這次北京之行,他如愿以償地品嘗到了夢想清單中“想知道究竟有多難喝”的北京豆汁兒,并錄制成vlog視頻,分享給廣大網友。
陸夏諾說,他的名字包含著“夏天的承諾”的美好寓意,“我和我的中國安徽朋友有一個‘夏天見’的承諾,我們相約在中國見面”。
來自比利時的艾理絲,5年前因為教授的一句“中國將會越來越重要”深受啟發,毅然開啟了中文學習之旅。如今,她“連做夢都在說中文”,還將研究方向聚焦中國,把中國新能源汽車選為了自己的畢業論文主題。
在中國留學時,她與一個中國家庭結下深厚緣分,多了一位“中國媽媽”和一個“中國妹妹”?!爸形牟粌H是一門語言,更是一種看待世界的方式。”艾理絲說。
本屆“漢語橋”精心設計了一項融合趣味性、文化性與社交性的特別活動——交換徽章,旨在鼓勵選手友好交流互動,探索多元文化。
“這枚小小的徽章,就像是一張社交名片?!奔砥艺x手蘇麗雅特意選擇了一枚融合中柬兩國元素的徽章。她表示,比賽的意義遠不止于名次,她更渴望的是結識五湖四海的朋友。
中文為橋,橋連語言、文明,更連世界、未來。第二十四屆“漢語橋”世界大學生中文比賽架設起促進各國中文學習者友誼的橋梁,讓來自五洲四海的青年在沉浸式體驗中讀懂中國、迎向未來,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注入青春溫度與力量。
作為教育部中外語言交流合作中心主辦的大型國際中文賽事,“漢語橋”系列中文比賽自2002年首次舉辦以來,已累計覆蓋160多個國家和地區,吸引180多萬青少年參加海外預賽,每年觀看“漢語橋”比賽的全球觀眾達上億人次。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作者:陳靜文
編輯:聶伊岑